1點半是什么時辰 1點半是指的哪里
老子云,你有沒有想過當朋友約你“1點半見”時這個時間點背后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?走在街上聽到“未時三刻”這樣的說法,會不會好問在這與手機上的13:30到底有什么關系?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既普通又神秘的時間刻度 揭開它在傳統(tǒng)文化同現(xiàn)代生活之間的雙重身份。
當數(shù)字鐘表遇上日晷刻度
現(xiàn)代人總說“一點半開會”- 可這串數(shù)字在古人眼里卻是另一番天的.咱們目前用的24小時制。老實講是把太陽西落的過程切成均勻的片段。
通過但你知道嗎?!老祖宗看時間就像切西瓜。把晝夜分成十二塊大小不等的“時辰瓜瓣”;每塊瓜代表兩小時還起了“子丑寅卯”這些充斥畫面感的名字。
從那個總讓人搞混的“未時”,正好卡在日頭開始偏西的時段.想象一下...正午陽光最烈時叫午時(11-13點)。等太陽開始往西溜達 -就到了未時(13-15點)!
結果是朋友說的“下午一點半碰頭”,在傳統(tǒng)時辰里就是“未時初刻” -在這可比冷冰冰的13:30多了幾分詩意呢!
凌晨同午后的時間雙胞胎
半夜手機彈出“1:30”的鬧鐘提醒,這個時間點可藏著大學問...在24小時制里,凌晨的這個時間寫作01:30 屬于丑時(01-03點) 這時候古人說“雞鳴”可不是指公雞打鳴,而是說夜色最濃的時刻!
把反觀下午的1點半,用24小時制就是13:30,妥妥的未時正當時.
要是用12小時制就更要注意后綴了。朋友發(fā)來“1:30聚餐”。可得問清楚是am還是pm...有對跨國情侶就鬧過笑話.男生說的“下午茶1:30見”被女友理解成凌晨赴約,搞得在咖啡館門口等到天亮。這種時間誤會,在懂得時辰文化的人眼里根本不會發(fā)生!
十二時辰里的生活智慧
說來也怪,人給每一個時辰都安排了養(yǎng)生指南;這點讓現(xiàn)代打工人尤其有共鳴。未時(13-15點)對應小腸經當令 正是消化午餐的好時機。許多注重養(yǎng)生的白領,會特意把下午茶安排在13:30-14:00之間;既符合生物鐘又暗合時辰規(guī)律!反觀凌晨1點半的丑時肝經正在排毒 -熬夜刷手機的朋友們可要當心了!
看你猜怎么著?種智慧還感覺出來在日常生活里。廣東的茶樓至今保留著“兩點三”的飲茶傳統(tǒng),其實就是13:30-14:00的未時茶歇。老茶客們說這個時段喝茶最消食,既不會關系到午飯消化;又能為下午工作提神,比咖啡健康多了.
其實吧,間密碼里的的域區(qū)別
不瞞你說,看眼下全國都用北京時間,時辰文化在各的仍有區(qū)別演繹. 朋友說的“下午一點半”,實際相當于北京時間的11:30,要是按未時安排見面絕對會錯過。
某些偏遠村落至今保留著看日頭估時間的習性,他們說“日頭偏西三指寬”估計就是13:30約、這種活的時間表比機械鐘更有溫度!
要我說啊,連節(jié)假日安排也藏著時辰玄機!許多的方祭祖都選在未時原因是這時候陽氣開始收斂!最適合緬懷先人。而北方某些的區(qū)辦婚宴。專門避開13:00-15:00這個時段- 說是“未時不嫁娶”;說真的從現(xiàn)代角度看這個時間剛好是午休結束;賓客們精神頭正足呢!
在這事兒得這么看- 越時空的時間對話
現(xiàn)在年輕人玩漢服拍攝,最講究時辰還原。拍唐風寫真要選巳時(09-11點),拍夜市話題得等戌時(19-21點);而13:30這個時間點最適合拍宋代文人雅集——畫面上茶煙裊裊,正好對應未時茶敘的文人傳統(tǒng)...
要我說啊,種古今時間的碰撞,讓傳統(tǒng)文化在快門聲中活了起來。
就連電視劇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也把時間梗玩得飛起...細心觀眾發(fā)現(xiàn)。張小敬查案的各個節(jié)點都對應非常指定時辰。13:30上下的未時正是案件出現(xiàn)轉機的關鍵時刻。
你猜怎么著?!種細節(jié)把控。讓觀眾在看劇時不由自主的打開手機對時間.古今兩個時間體系在屏幕上完美交融。
下次再看手表上的1:30,不如多想想這個時間點承載的雙重文化密碼。不管是安排會議、養(yǎng)生作息還是文化體驗。懂得時辰智慧都能讓生活更有韻味。
從說不定以后的日子我們能在手表里加入時辰提醒。讓科技產品也帶上傳統(tǒng)文化的溫度、這才是真正有價值 上的時光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