岡與崗的區(qū)別 三碗不過崗還是岡
假如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,“三碗不過岡”的招牌掛在景陽岡下的酒館外,武松仰頭喝下十八碗烈酒,搖搖晃晃上山時估計沒想過這個“岡”字能讓后世爭論不休。就像現(xiàn)在許多人分不清微信定位里的“龍崗”該讀gāng還是gǎng -深圳地鐵站臺標(biāo)注的“崗廈北”總讓人下意識念成gǎng- 殊不知這些現(xiàn)代地名原本都該是山脊綿延的“岡”字.漢字里藏著山河歲月在這兩個形似神異的小字;竟?fàn)砍吨甑孛}變遷同市井煙火記憶。
要我說啊 -說在這兩個字的糾葛 -得從黃土高坡上的一抔土說起!老北京人管隆起的土坡叫“崗子”、正如西直門外的黃土崗,這種人工堆砌的高地總帶著市井氣息。
就而《詩經(jīng)》里“陟彼高岡”的“岡”字 -天生帶著山嵐霧氣,杜甫寫“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云變古今”時成都西郊的玉壘山岡就靜靜躺在詩句里。
為我跟你講,種微妙差別就像山脊與土坡的關(guān)系——前者是自然造化;后者帶著人力痕跡- 現(xiàn)代人卻常把它們混為一談.
以回到景陽岡的酒旗飄揚處,舒同老師題寫的景區(qū)名偏偏用了“崗”字。反倒成了另類風(fēng)景.其實《水滸傳》原著里武松醉臥的青石板屬于“岡”。這個字專指平緩山梁~就像山東人至今仍把田間高壟叫“地岡子”.而“三碗不過岡”的奧妙!恰在于用山勢險峻襯托酒力剛烈——若換成土坡的“崗”字.那份江湖豪氣怕是要打個對折。如今導(dǎo)航軟件里“景陽崗”的錯別字提示- 倒成了檢驗傳統(tǒng)文化認知的試金石...
看走在花崗巖鋪就的現(xiàn)代街道上或許該停下腳步想想:當(dāng)咱們把“岡陵起伏”寫成“崗陵起伏”,把“黃岡赤壁”打成“黃崗赤壁”,丟失的不光是幾個筆畫,更是漢字里蘊藏的山川密碼。
下次看見“井岡山”路牌時記得那抹翠竹掩映的,本該是綿延山脊的“岡”字風(fēng)華...你覺得呢?